‧專注、誠懇、關懷、配合、支持、肯定「四分鐘的關注」是增進人際關係的有效方法,筆者在「空中大學英文課本」中看見,因感受良深,特予介紹。社會心理學家們有一部份專門研究「社會群體人際關係」,他們發現,目前社會上人際的一般現象是:大家工作忙碌,私務更忙,每天與眾多的人接觸互動,但都僅止於把「事務目標」解決或完成為主,沒有深入交談,以至形成「交友滿天下,知己無一人」,整個社會充滿「疏離感」。
‧適時四分鐘 人際新契機
台灣社會已進入「現代」及「後現代」的階段,整體社會人際的「疏離感」要獲得改善恐非容易,然對「有心的個人」來說,如果要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,社會心理學家們研究了一個方法,也就是運用「四分鐘的關注」,其基本原理是,當您與您的目標人物初見面時,或與您最親密的人早上各自分開(各忙各的),傍晚(晚上)再見面時,要給予對方完全專注、關懷、配合性的互動與溝通,時間長度約四分鐘,對方自然會留下較為深刻、滿意的感覺及印象,有助於後續「碰面的意願」。
以公眾宴會場合要交「新朋友」為例,最差的人際互動是到處找人交談,眼神不定,心不在焉。比較好的策略是,僅跟少數「有機會」的人互動,每一次互動均表現出您的專注、誠懇、關懷,身體的肢體語言以及談話內容均能配合著對方,適時「支持」、「肯定」,對方在短時間之內覺得與您交談是有意義、有價值的,自然有意願與您繼續交往,人際網絡將逐漸豐沛。
以最親密關係的夫妻為例,尤其雙薪家庭的現代人,夫婦兩個白天各忙各的,晚上再回到自己的家,兩人心情的好壞,大都決定在「再碰面的四分鐘」,通常這四分鐘如果有一方給予對方「積極的關注」,外面打拼雖然累,今天仍然有「如魚得水」的夜晚,要不經常會「山雨欲來風滿樓」。